猿猴嗜酒
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中,对人类如何捕捉聪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精彩的记载。狼聚是+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野林中,在魄岩林木间跳跃攀缘,出没无常,很难活提到它们。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猿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一 “嗜酒” 。于是,人们在猿猴出没的地方,摆几缸香酣浓郁的美酒。猿猴闻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踌躇不前,接着便小心翼翼地用指蘸酒吮尝,时间一一久,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终于经受不住香甜美酒的诱惑,开怀畅饮起来,直到酩酊大醉,乖乖地被人捉住。
猿猴造酒
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在我国的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作中记叙道:‘“琼州 (今海南岛)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六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清代的另-一种笔记小说中也说:“粤西平乐 (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西江支流桂江中游)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人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娄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看来人们在海南岛和广西都曾发现过猿猴“造”的酒。
酒的生成原理
酒是一种发酵食品,它是由一种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酵母菌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菌类,在广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些含糖分较高的水果中,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长。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酒”的液体析出,这样不仅没有影响水果的食用,而且析出的“酒”,还有一种特别的香味。猿猴居然能在不自觉中“造”出酒,这是既合乎逻辑又合乎情理的事情。当然,猿猴从最初尝到发酵的野果到“酝酿成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