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介绍大酒量的 " 动物酒鬼们 "(← 戳蓝字看 " 酒鬼 ")的时候,大院 er 说了要给大家再约一篇昆虫酒鬼的文章,这不,今天 " 昆虫酒鬼们 " 就来了。
在《聊斋志异》中,曾有这样一段对 " 酒虫 " 的描写,"赤肉长三寸许,蠕动如游鱼,口眼悉备",不知道凭着这样的描述,大家会脑补出怎样的 " 酒虫 " 模样。
虽然 " 酒虫 " 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 酒虫被勾起来了 ",其一般被用来形容一种想喝酒的状态,类似的说法还有啥懒虫、馋虫、瞌睡虫。当然,这些大家常说的 " 虫 " 们,其实咱们都没见过,更多的只是玩笑和传说而已。
不过,在自然界中,昆虫和 " 酒 " 之间的有趣故事也不少。
循味而来,酒精对昆虫的致命吸引
谈起葡萄酒和啤酒,大家会想到啥?是浪漫的烛光晚餐,还是喧嚣的路边大排档?
对昆虫学家而言,酒除了可以用来营造氛围和饮用外,还可以作为性能优异的昆虫诱捕剂。2008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使用以葡萄酒和啤酒为基底 ( 额外添加了糖 ) 制作的诱饵时,有 35 种飞蛾会被放置了这种诱饵的陷阱所吸引。
事实上,不仅是飞蛾,这种以酿制品作为挥发源,并通过微生物分解糖来补充挥发物而组成的诱饵对许多昆虫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吸引力。2020 年,另外一篇发表在《BMC 化学》上的论文研究了基于啤酒的发酵型诱饵对不同昆虫的吸引力。
▲科研人员用来诱捕昆虫的陷阱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在 500 克腐烂的水果中加入了 1 升的蒸馏水,并在搅拌机中混匀。而后将混匀的液体倒入一个 5 升的塑料瓶中,加入 330 毫升的 4 度啤酒,并加入 1 公斤的红糖混合均匀,在室温下发酵 10 天后用于昆虫的诱捕。
而后,放有诱饵的陷阱被放置在田间 ( 并设置了对照组 ) 共计 5 周,期间每周回收陷阱中的昆虫,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表明,基于啤酒的发酵诱饵吸引了分属于 6 个目的昆虫,包括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 神经翅目、螳螂目和直翅目,其中鳞翅目和双翅目中的昆虫占比最高。
此外,多项针对甲虫物种的研究也表明,富含酒精的基质对许多甲虫具有直接吸引力,当向以 3,2- 羟基酮或者 2,3- 己二醇为基底的诱饵中加入乙醇(俗称酒精)后,可以增加对数十种甲虫的捕获。
事实上,昆虫会被酒精吸引也在情理之中,毕竟,酒精这类醇类物质对昆虫而言,很多情况下是其寻找食物的指示剂。
▲腐败的香蕉吸引了许多果蝇
对昆虫而言,糖作为宝贵的能量和食物资源,在昆虫的生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举个例子,不吸血的公蚊子一般就靠树汁和糖水维生。在自然界中,掉落或损坏的水果为微生物群落的建立和增长提供了富含糖分的原料,而微生物在分解糖分的同时,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乙醇。故而,乙醇可以帮助昆虫们找到食物。
不过,对于一些昆虫而言,乙醇的作用可不仅仅是带它们找到食物的指向标。
充满酒精的木材,是菌蠹虫最理想的家
光滑足距小蠹 ( Xylosandrus germanus ) 属于鞘翅目 ( Coleoptera ) 、小蠹科 ( Scolytidae ) ,是一种多食性的食菌小蠹,能危害 120 多科的针叶和阔叶林木。相关研究表明,乙醇对光滑足距小蠹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对它们而言,树木开始产生乙醇就意味着这棵树的生存状况并不算好,已经到了可以入侵的时候了。
此时,光滑足距小蠹就会开始在树干中挖掘虫道,将体内携带的真菌孢子植入虫道中,并悉心照料,等待真菌长大后再大快朵颐。
▲被光滑足距小蠹危害的树木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健康的树木旁放置带酒精的诱饵会引来光滑足距小蠹的围观,但在短暂的试探和挖掘过后,发觉自己受到欺骗的光滑足距小蠹会选择离开,并不会在树木中建立自己的 " 真菌农场 "。
似乎对光滑足距小蠹而言,缺少了酒精的树干是没有灵魂的,或许酒精在其建立 " 真菌农场 " 的过程中还有其他意想不到的作用?
▲光滑足距小蠹虽小,危害可不一般(图片来源:xyleborini.myspecies.info)
2018 年,一项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揭开了这个问题的答案。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用充满木屑的试管饲养光滑足距小蠹,并设置了对照组,将未加入乙醇的试管和加入低浓度乙醇的试管进行比较之后,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带有乙醇试管中的光滑足距小蠹会建立较大的真菌园并繁殖更多后代。
对此,科学家们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光滑足距小蠹选择含有乙醇的树干是为了利用乙醇杀死那些并非自己理想食物的真菌,通过这种选择性的栽培手段来促进自己偏好的共生真菌的生长。
虽然光滑足距小蠹是一种对林业危害很大的害虫,但看到这,我们也不得不感慨一句,小昆虫也有大智慧。
情场失意的果蝇竟会借酒浇愁!
看到这,肯定有不少朋友要吐槽,你这掰扯了半天,说了昆虫循酒而来,又说了借酒养菌,咋就是不说说昆虫喝酒呢?别急,咱这就来侃侃喝酒的昆虫,带大家看看昆虫界里为情所困转而借酒浇愁的 " 多情公子 "。
2012 年,一项发表在知名期刊《科学》的研究中,研究员们对比了成功交配与交配失败的雄性果蝇的饮食偏好。
为了探究它们的饮食偏好有何区别,科学家将 24 只黑腹果蝇 (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 的雄果蝇置于不同的环中,其中一半的雄果蝇以四只一组放在一个小瓶中,配套有 20 只准备交配的雌果蝇;而另外一半雄果蝇则没有这么幸运,它们被单独放在一个小瓶中,瓶中还会放入 1 只已经完成交配的雌果蝇,让它们的任何求爱努力都无功而返。
4 天后,所有的雄果蝇都被放入一个新容器,同时用毛细管给它们喂食。毛细管中的食物有两种,一种含有酒精,一种不含酒精。在此之后,研究人员会统计雄果蝇选择两种食物的次数。
▲两组不同处理的果蝇
出乎意料的是,求偶遭拒的雄果蝇选择含酒精食物的平均次数是另一种果蝇的 4 倍,情场失意的果蝇难道真的可以通过借酒来消愁吗?
研究人员推测,果蝇大脑中的化学物质神经肽 F 可能与这种联系有关,当果蝇接受奖励(比如性行为)时,这种化学物质可能会飙升,而未交配的果蝇神经肽 F 水平较低,这可能就是它们转向饮酒以提高满足感的原因。
不过,比起借酒浇愁,谁知道果蝇酒后会不会愁上加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