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当老板和酒徒们在购买白酒时,他们总是会产生一些误解。这些错误是夸大宣传,缺乏对白酒的认识,白酒已经形成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么,饮用白酒观念需要准备什么呢?
一个时期以来“白酒有害健康”的说法甚嚣尘上,其实这是对白酒理解的大的误区。最新的日本科研结果证明,少量饮酒可使人体产生溶解血栓的物质“尿激酶”, 能有效的预防心肌梗塞和脑血栓,因此日本人称酒为“长寿水”。而来自美国的科研分析论证则提出,适量饮酒对于老年人群,可使“老年痴呆病”的发病率降低40%左右。
在我国,对纯粮优良白酒有益健康的社会认同感由来已久。传统中医药学理论就认为,“酒,可通血脉,行药势,温肠胃,御风寒”。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酒,天之美禄也。少饮则和血,壮神御寒,消愁遣兴”。又云“酿酒暖腰,驻颜色,耐寒”。
白酒在医疗保健方面有显著作用:夜晚服用少量的白酒,可平缓的促进血液循环,起到催眠作用。饮少量白酒可刺激胃液分泌与唾液分泌,因而起到健胃和止疼痛、利小便及驱虫的作用。中医用白酒疾病或作为强补剂已有很久的历史。西医也经常劝告感冒的人饮些白兰地酒。也用酒外涂,作为杀菌消毒作用。
在美国波士顿医院,迈克尔医生对680人进行研究,表明每天饮酒三次的人,不易患心肌梗塞。如美国1978年前,有人对30-79岁的13285名男女居民做调查,认为饮40度的酒,每次饮30-60毫升,死亡率。
日本对5139名医院进行了几年跟踪调查,发现每天饮100毫升60度白酒的人死亡率明显低于不饮酒者或戒酒者。
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科学家最近对白酒的调查结果是:长期适量饮用白酒的人和不饮用白酒的人相比,前者的平均寿命高于后者的平均寿命10-15年岁。
中国白酒微生物生态发酵,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是“生态”和“自然”理念的健康工艺。
因此,白酒迫切需要一场“新文化”的洗礼,来重新打造全新的产业、产品和文化价值观,构建起客观、公正、良好的白酒社会评价氛围和公众认知标准。
偶尔,我会听到身边爱喝酒的人说:“我只喝50度以上的酒。低度太轻太无聊了!”葡萄酒的收藏量要高,越高越好!”事实上,低度酒也有它的优点。长期饮酒的人已经对白酒做出了自我判断,形成了不同的饮酒习惯和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