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新时代,都会诞生与其特质相称的酒文化
酒文化是指以酒为载体的哲学、美学、伦理道德系统,也被称为“酒道”。酒文化在不同时代的重大改变,一方面是对于上一个时代的反思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思想观念的发展相匹配。
中国酒文化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春秋、晋唐和宋代,它们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春秋,酒以成礼
先秦时期,粮食长期短缺,百姓经常处于食不果腹的状态,酒是粮食中精华,其重要功能是作为祭祀用品,属于权贵专属品,具有浓重的政治属性。
而商代的终结,被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酗酒导致。西周统治者在推翻商代的统治之后发布了《酒诰》,这是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体现了当时的统治者对于商代酒文化的腐败,以至于对朝代的毁灭性打击,进行了深刻反思。《酒诰》文载“诞惟民怨,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指出百姓对于统治阶级整日沉迷于饮酒,怨声载道,所以上天对其进行了毁灭性的惩罚。《酒诰》将酒道、人道、天道关联了起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酒礼,以规范饮酒,中国酒文化进入了萌芽阶段。

▲《鲁颂三篇图卷》(南宋·马和之),描绘了周朝饮酒席位规范
东周春秋时期,儒家思想横空出世,深刻影响着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儒家思想的二大核心“仁”“礼”,为中国酒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酒文化的底层“酒道”和表层“酒礼”随之逐步成型。
儒家把仁义注入酒文化,作为酒德的内核,是酒文化的一大发展。《孟子·告子上》“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梁之味也。”表达的即是此意。
晋唐,诗酒风流
魏晋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兴起,汉代以来儒学一统天下的独尊地位,在魏晋时期被打破。老庄人生哲学主张内心世界解脱羁绊,返璞归真,追求无拘无束、朴素淡薄的生活方式。到了唐代,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晋唐时期是一个思想自由开放,个性极其伸展的时期,它对以往的文化进行批判和改造,使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面貌,也带来酒文化的多元化。

▲渊明醉归图 (明·张鹏)
晋唐饮酒追求至味、无节制、求醉,是极端刺激的味觉审美。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都表达出这种境界的追求。
晋唐饮酒与文学艺术紧密相关,饮酒的同时还伴随艺术创作,包括诗、画、书法、歌舞、音乐等。王羲之与好友经常在兰亭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即是在饮酒中诞生的,“竹林七贤”和“醉八仙”都是酒文学艺术的突出代表。
晋唐酒文化的核心是以自我为中心,借助酒冲决社会的束缚,包括传统价值观念,社会政治秩序,谓之自由主义酒道。
宋代,浅酌低唱
宋代是文人治国,追求雅化、细腻与精致,渴望达到明净、清醒、无欲的精神境界。如果说晋唐酒文化是癫饮狂歌,宋代则是浅酌低唱,引导人们优雅的享受酒文化。与晋唐截然不同的宋代酒文化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程朱理学的巨大影响,程朱理学完成了新儒学的改革,它融合了道德与宗教,被称之为“心性之学”,即是内圣之学,要求人自觉地作圣贤工夫、作道德的实践以完善自身之德行,圆满人格之学问。这使得酒文化不再外放张扬,而注重内敛。
禅宗思想的深入人心,禅宗思想的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教徒称酒为“般若汤”,禅宗提倡本心即佛,反对外在的羁绊,把人导向内心,而非外在物质、肉体层面的享受。苏东坡《偶与客饮》中 “醍醐与酒同一卮,请君更问文殊师。”把饮酒境界余哲学和宗教相结合。
宋代酿酒技术的改进,使得酒度提高,宋人酒量因此明显下降。苏东坡《东坡志林》“吾兄子明,饮酒不过三蕉叶。吾少时,望见酒盏而醉,今亦能三蕉叶也。”蕉叶是古人对最小酒杯的代称。实际上从古至今,随着酿酒技术的提升,酒度一直在提高,汉代饮酒以“石”计,唐代以“斗”计,宋代以“升”(约一斤)计。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中的酒肆
宋代追求酒体谐调,适度、恰如其分,低而不淡,香而不艳的中庸境界。宋代酒与餐食更多的结合,酒菜相融,成为今后中国酒饮文化的重要形式。
当代,呼唤新的酒文化
从中国酒文化发展的几个高峰期可看出,一个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思想的大变革的大时代,必然产生来一种与之相称的新的酒文化,因为酒文化是时代思想观念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春秋时期崇尚仁义的儒家思想的兴起,带来了崇道守的礼酒文化;晋唐时期佛教、道教挑战儒家独尊,带来了酒文化的多元化,唐朝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开放、淡薄礼制,带来了开放的自由主义酒文化;宋代理学和禅宗思想的发展,使得酒文化讲究自制与理性。
酒文化是一个时代思想与道德的突出体现,反应的是那个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孔子说“醉之以酒以观其则”,也就是可以从酒桌礼仪,可以推断一个人、一群人乃至一个社会的品性,反应的是那个时代的特征。
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国人从贫穷到小康,到走向富裕,从一穷二白,到追逐浮华。当代人对于自身成就和社会地位的追求,常限于物质财富层面,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创造和享受。当人们在物质上达到了较高程度,在精神方面却处于低水准,内心焦虑感日益增加。
人们被各种流行浪潮洗礼之后,发觉浮夸的物欲主义的东西、急功近利的风气,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愉悦与幸福。
与此同时,儒家文化的回归,人们更加开始克制自己的欲望,注重心性的完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开放,人们对外部世界和自身有了更多的了解,自我意识觉醒。
人们开始追寻生活的本真,发现率真自然、真诚坦荡、简素自制的精神状态下,才是最快乐幸福的,并且渴望有一种文化能引领他们的内心和精神世界。新时代也呼唤一种新的酒文化。这种适应时代的新的酒文化,既要有传承,又应有创新发展,新中式酒文化“清饮酒文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轻味:中国最古老的美食理论著作《吕氏春秋·本味篇》有曰“辛而不烈,淡而不薄”为最佳,《老子》“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实际上,无论是儒家、道家、杂家对于饮食的味觉审美,都是以淡为尚,反对厚味。《礼记》中“玄酒以祭”,把水称之为“玄酒”,也就是无味之酒,为最好的酒。酒味恬淡,不刺激,饮用后让人心平气和,从生理到心理,从味觉审美到道德审美,从养生到养性,都符合当代人对于饮食和健康的要求,符合人们对于德和礼的追求。
尚礼;倡导有节制、适度而有礼。何为礼,“节之以礼”、”以礼制欲“,有节制、不纵欲才能称为礼。礼一方面是指饮酒不过量,不纵饮,另一方面是酒桌之上人人平等而相敬,不过度劝酒,不借权势而压酒。同时虽注重礼,却不过于拘泥于礼,孔子说“唯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喝酒不管多少,但不能到言语失礼的程度,适可而止。
愉悦:注重饮酒带来的精神世界的享受。正如禅宗崇尚纯粹、空境,追寻事物本质,用物质上的“少”,寻求精神上的“多”。清饮酒文化,不在乎饮酒量多寡,而注重心情与精神的感受。正如宋代欧阳修在《醉翁亭记》所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饮酒本身并非主要目的,抒发、寄托、交流内心才是核心。
既为敬人,亦为悦己,内心与精神世界既能打开与放松,又保持谦逊与克制,追求思想自由,而行为自律;崇尚个性,却不张扬;倡导谦卑心,同理心和敬畏心——这就是适应这新时代的新中式饮酒文化“清饮酒文化”。
江记酒庄,清饮酒文化的引领者
位于重庆江津千年酒镇白沙的江记酒庄一开始就倡导“清饮酒文化”,其酿造出品的“江小白”“单纯”“江记高粱酒”等产品,以轻口味、单纯味产品,及“简单纯粹”的品牌文化,给沉闷而浮华的中国酒行业,注入了一股新风气和活力,推动了中国酒的老味新生,给消费者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让人们寻觅到了内心的平静,探寻出了生活的本真:简单纯粹的生活才是最愉悦、可持续的。正如杨绛所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心灵,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江记酒庄酿酒车间

▲江记酒庄陶缸酒库
江记酒庄是年产能超六万吨、销售额达到30亿元的大型酒企,其市场成功的深层次原因,是其产品和文化引领了中国的清饮酒文化,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